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對企業科技創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支持,讓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董事長劉偉感到振奮。他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很多企業缺乏對基礎研究領域和核心技術方面進行攻關投入,通過稅收等利好政策可以激勵企業聚焦創新,在技術研發上久久為功。
作為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負責人,劉偉表示,人工智能已經進入大規模落地應用階段,公司連續兩年接到百億元大單,他也提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落地、加速創新成果轉化等提案。
人工智能規模應用提速
劉偉介紹,人工智能最大的兩個應用場景分別是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智能交通市場規模擴張非常快,現在是萬億元級別的市場。以佳都科技為例,5年前我們的單個訂單規模大概不超過1億元,3年前我們開始有10億元規模的訂單,2019年以后,我們單個訂單都超過100億元。”
連續兩年都有超過100億元大單發生,劉偉認為這代表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找到規模化應用場景,得到爆發性成長。
劉偉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在大規模場景應用和成果轉化方面依然面臨一定問題。由于對國產技術不信任、數據開放受限、缺乏行業標準、政府財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在交通、安防、醫療、社區治理等城市治理場景的許多創新成果仍停留在實驗室或者示范項目中,無法大規模應用,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阻力不小。例如,智慧地鐵大腦等人工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國際范圍內領先,但推廣應用緩慢,落地局限在個別試點項目中,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出現脫節。
劉偉表示,在政務、安防、交通、醫療、教育等城市治理場景中,應加快人工智能創新成果的試驗示范,對于技術成熟的產品應大膽先行先試并逐步推廣。建議優化政府單位、國有企業考核,鼓勵其更加開放、包容地采用新技術和新產品,積極與人工智能企業開展交流合作。在軌道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重點項目中,積極引進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合作雙贏,賦能向前。
進一步支持企業投入研發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推動企業以創新引領發展。
劉偉認為,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意思就是增加費用放入成本的比例,從而降低企業所得稅,有利于企業提升在科技投入方面的力度。“政策的信號非常明顯,體現了國家對技術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我相信對科技企業會有很大幫助。”
同時,制造業企業只是科技企業的一部分,當前很多研發強度高的企業都是軟件企業,希望未來該利好政策進一步擴大類別。
科技創新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對于上市公司來講,再融資是重要融資渠道。然而,當前再融資對募集資金的用途限制較多,與科技企業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不匹配,不利于科技企業利用直接融資壯大發展。
他建議,對于科技類企業的資金需求,可考慮優化再融資募集資金的用途,包括提高資本性支出的包容性、允許一定比例的募集資金可用于費用化研發支出等,通過加大對科技類企業長期資金的支持,加速技術突破和產業落地。
感謝您的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聯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