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綜合影響力居全國第四
近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主持編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廣州藍皮書:廣州創新型城市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正式對外發布。藍皮書指出,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綜合實力全國第四,部分細分領域表現突出,如工業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無人機等領域在市場上具備較強實力,在全國甚至全球居于領先水平。
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綜合影響力居全國第四
據介紹,此前發布的《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顯示,廣州在綜合影響力榜單名列第四;從分項指標排名看,廣州在人工智能專利影響力榜單名列第七,企業影響力榜單名列第五,融資影響力榜單名列第四。在構建綜合影響力的三個維度:專利、企業和融資影響方面,廣州專利影響力表現較弱,落后于南京、杭州和成都三個新一線城市;在企業影響力方面弱于杭州;在融資影響力方面廣州表現較強,位居北京、深圳、廈門之后,排名第四,超過上海。憑借較強的“融資影響力”這一指標,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綜合影響力得分位居我國大城市前列。
今年初,廣州出臺《廣州市加快IAB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到2022年,全市“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5%以上,總規模超10000億元,其中,人工智能產業的規模將超1200億元。
從2017年3月開始,廣州市政府推出一項旨在推動制造業升級的“IAB”戰略,其中包括人工智能這一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該戰略要求建設“國際一流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區”的目標,并明確人才、土地、資金等保障政策。目前,廣州全市納入統計的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超過500億元。
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據統計,2017年,廣州新增科技創新企業4萬家,總數達到16.9萬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000家,增量居全國第二位,總數達到8700家。隨著科大訊飛、亞信數據、華為云、阿里工業互聯網、思科等行業領先企業紛紛進駐廣州,加上佳都科技、云從科技、億航等廣州本土業內領先企業,廣州在互聯網、大數據、計算機視覺、計算機語音、智能制造等人工智能重要產業領域已聚集一批業內優秀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帶動人工智能產業鏈加快構建的發展態勢。
藍皮書認為,廣州人工智能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很快,部分細分領域表現突出,工業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服務機器人、無人機、智能家居等領域在市場上具備較強實力。其中,在自然語言處理(語言識別和處理)方面,科大訊飛是中國語音識別和處理領域的領軍企業,其產品與服務占據國內44%的市場份額;計算機視覺(圖像識別)上,佳都科技在生物識別、智能視頻分析等領域掌握了多項核心技術,其人臉識別核心算法準確率高達99.9%,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人工智正加速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廣州應發揮自身優勢,迅速補齊短板,統籌資本、人才、技術、政策等要素資源加快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樞紐。
資本與技術有機結合實現人工智能產業高速發展
如今,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已經成為各國家爭先搶占的高地。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8年要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隨著人工智能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廣州的企業呈現商業模式創新推陳出新、大型企業積極布局創新領域的現象。藍皮書中指出,2017年,廣州的大型企業積極布局科技創新,不但利用自身的資本優勢加大研發投入,更與國內外科技巨頭、高端科研機構進行戰略合作。風投、創投等資本能夠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資本與技術有機結合是產業高速發展的最強路徑。
佳都科技作為世界級智能科技的倡行者,早已對人工智能發展有所預見并進行戰略性布局。從2008年開始,佳都科技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引進培養技術研發人才,注重對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并逐步建立自主知識產權體系。近年來,一直在人工智能領域持續深耕與創新研究,公司重點投入在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大數據和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并且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績,主要落地于公共安全、軌道交通、城市交通等幾大行業領域。
在人工智能戰略布局上,佳都科技通過模式創新,促進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結合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的發展。為此,2015年佳都科技參股人臉識別的獨角獸企業云從科技,并聯合開展人臉識別技術的深度應用,取得了巨大突破。目前公司的靜態人臉識別技術識別率達到99.9%以上,動態人臉識別已提高到85%以上。佳都科技還參股了千視通、佳都數據、控股了方緯科技等公司,今年3月公司戰略投資了大數據公司睿帆科技,持續完善人工智能技術布局版圖。通過資本和技術平臺的融合,實現了深度技術資源的合作。
此外,公司有國際一流的科學家研發團隊,設立了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院和交通大腦研究院,擁有2個國家級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資金在技術研發,主要投入在人工智能的計算機視覺、大數據兩個技術方向,以及在公共安全、智能軌道交通、城市交通的場景下的產品研發,包括視頻云+大數據應用平臺、城市交通大腦等產品已實現落地應用,并收到了良好的預期效果。目前,公司已覆蓋了包括廣東、新疆、山東、貴州等全國40余個以公共安全為核心和100多個以智能交通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設,實現了全國性的戰略布局。同時,公司的智能軌道交通項目覆蓋了廣州、成都、青島、天津、廈門、武漢等18個城市,亦形成了全產業鏈全國性的戰略布局。
圖為佳都科技視頻云+大數據應用平臺
圖為佳都科技城市交通大腦平臺
圖為佳都科技智能軌道交通的綜合監控系統
除了自有資本投入外,還圍繞人工智能構建了系列的資本整合平臺,如聯合粵科集團發起設立廣東粵科佳都創業投資中心、并發起成立人工智能產業并購基金等。近幾年來,佳都科技除了保持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持續投入,還加強了對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軌道交通運營新模式的研發,如多元化售檢票機、云匣機、支付云平臺等,并分別在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分析處理技術等人工智能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其中,公司的人臉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公共安全、交通、金融等眾多領域。在剛剛結束的廣州安博會上,佳都科技就發布了首款人臉識別終端產品,相比傳統的人臉門禁考勤設備,這款產品通過了人臉識別設備研發的鐵人三項,在算法、設計、應用三個方面均實現了突破,完成全程人臉識別僅需0.2秒。
圖為佳都科技首款人臉識別終端產品
打造“AI+實體經濟”
助推廣州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應用高地
藍皮書指出,圍繞“人工智能+實體經濟”,廣州將加強核心技術攻關,豐富應用場景,完善產業政策,加快發展智慧醫療、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領域,掀起一場新的新經濟變革。佳都科技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少文認為,目前,全球的人工智能仍處于感知智能的發展階段,未來將不斷向認知智能過渡。藍皮書中也提到,廣州應發揮自身優勢,以應用層為驅動,以基礎層和技術層為支撐,加快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形成發展優勢。
面對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佳都科技進一步確立了“構筑人工智能新生態”的新使命。全面加大深度學習、視頻結構化、人工智能硬件、知識圖譜構建等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持續推進“佳都人工智能”戰略的落地。通過建立人工智能的合作生態圈,帶動上下游關聯,同時又橫向關聯的產業鏈條,推動各個維度上具有優勢的企業間的聯合,以人工智能合作生態圈的模式去推動實體產業的發展。
佳都科技作為 廣州“IAB”計劃中“A”(人工智能)領域的代表企業,將堅持從源頭技術、資源體系、全球視角進行創新,致力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落地,助力廣州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助推廣州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的高地。同時,公司也將堅持以市場應用需求導向和價值創造為目標的技術研發策略,聚焦人工智能市場需求,深化垂直應用,以前沿技術為產業發展注入動能,促使廣州人工智能產業邁向高端高質高新。
感謝您的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聯系您!